灌南縣:立行立改 規范管理 追回被侵占的集體土地

信息來源:中國紀檢監察報 發布日期:2025-04-11

初春的旗桿村,小麥長得正綠,村東頭的灌溉渠旁,一臺抽水泵正開足馬力輸水。

“最近天氣比較干燥,我們正組織村民對田地進行集中灌溉。”旗桿村村委會主任翟躍雷向我們介紹了這塊地的最新情況。而在去年,這塊地還被村民無償占用,造成村集體資產損失。

事情要從一次對村巡察說起。

2024年4月,我們灌南縣委第三巡察組開展對村巡察,剛進駐北陳集鎮不久,就有群眾找上來反映問題:“有人種我們村里的地,種了好幾年,一直也不給錢,這事你們管不管?”

經過與村民談話及實地走訪,我們了解到這塊土地處于旗桿村原村小學所在位置,小學撤并后,有幾戶村民自行在舊址上種起了農作物。

村小學舊址是否屬于村集體用地?村民在上面種植農作物是否需要履行手續?我們找到旗桿村原黨支部書記顧某了解情況,顧某對此也很無奈:“那塊地確實是村集體資產,村小學撤并后,我們已經申報土地復墾項目并取得農用地批文,打算重新發包,但是那幾個村民一茬接一茬地種莊稼,都是鄉里鄉親的,我們不好太強硬,平時村里事務也很多,我們也沒有經常跟蹤催促,事情就暫時擱置了。”

經過與鎮國土資源所確認,我們發現這塊地確實一直處于耕作狀態,但村集體“三資”管理臺賬卻未見相關收支記錄,村集體“三資”管理存在真空地帶。

發現問題是前提,解決問題才是關鍵。我們向旗桿村黨支部下發了立行立改通知書,要求村“兩委”履行村集體“三資”監管責任,與當事村民講明侵占集體土地的法律法規與利害關系,盡快收回被侵占的集體土地。最終,幾位村民將侵占的集體土地歸還,并補繳6年的土地承包費用,顧某受到誡勉談話處理。

隨后,旗桿村將追繳的承包款上繳至鎮“三資”管理中心,用于發展村集體經濟和公益事業。村“兩委”依托農村產權交易平臺,將收回的土地重新發包,盤活村集體資源,為村集體創收增收。

為切實提升“三資”管理成效,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,我們向北陳集鎮黨委下發工作提示,以本次巡察整改為契機,將土地發包程序、合同管理規范等經驗固化為村級集體資產交易操作指引,要求北陳集鎮紀委對村集體“三資”管理開展專項監督,為村集體經濟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環境。

對村(社區)巡察就是要想群眾之所想,急群眾之所急,我們將持續聚焦資金管理不規范、資產流失、資源管理無序等問題,實現好、維護好、發展好群眾利益,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保駕護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