沒有規矩 不成方圓
信息來源:中國紀檢監察報
發布日期:2025-07-20
要讓每個干部都明白,七十二行,每行有每行的規則。既然選擇了當干部,就要自覺遵守當干部的規矩。沒有規矩,不成方圓。按黨章等黨內法規辦,按黨確定的干部標準辦,按黨的紀律辦,是天經地義的事,不存在對干部進行苛求的問題。
——《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》(《習近平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論述摘編》)
“沒有規矩,不成方圓”語出《孟子·離婁上》。原句為:“離婁之明,公輸子之巧,不以規矩,不能成方圓。”意思是即使有離婁的視力和魯班的技藝,如果不使用圓規和曲尺,也不能準確地畫出方和圓。引申為哪怕是天賦異稟之人,若無規矩,也難以成事。
這句話體現了儒家對“禮”和“法度”的重視,強調“禮”是社會秩序的基石,而“規矩”則是實現“禮”的重要工具,通過規矩來規范人的行為,達到社會和諧。
關于規矩,諸子百家多有論述。《墨子》提到“百工為方以矩,為圓以規,直以繩……故百工從事,皆有法所度”;《韓非子》有“萬物莫不有規矩”的說法;《呂氏春秋》言:“欲知平直,則必準繩;欲知方圓,則必規矩。”
自古規矩意識就深入人心,體現在方方面面。從家規家訓到行規行約,再到國家法律法規,規矩構成社會秩序的基礎。《管子》中提到“法律政令者,吏民規矩繩墨也”,將法律視為治理國家的重要工具。東漢班固在《漢書》中論述規矩對于國家治理的重要性,認為規矩是維護社會秩序和國家穩定的基石,強調循吏之所以能夠治理好地方,就是因為他們遵循國家的規矩和法度。班固認為,一個國家的繁榮與否,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制度是否完善,以及官員是否能夠嚴格遵守這些制度。
古人善用官箴對官員進行教化和約束,為從政者立下規矩。宋太宗汲取后蜀孟昶亡國教訓,將其撰寫的《官箴》提煉成“爾俸爾祿,民脂民膏。下民易虐,上天難欺”十六個字,并更名為《戒石銘》,告誡官員要廉潔奉公,明白俸祿來自百姓血汗,不可欺壓百姓,更不可違背天理。《戒石銘》也為后世官員提供了借鑒。
“須從規矩出方圓”,規矩之所以重要,就在于可以“束縛以刑罰”,讓人“莫敢有所恃而犯之也”。南宋抗金名將岳飛一生嚴于律己、廉潔奉公、愛國愛民,統領的岳家軍軍紀十分嚴明。他提出“凍死不拆屋,餓死不擄掠”,即使寒夜行軍,士兵也絕不敢闖入民宅取暖;即使糧草短缺,士兵也絕不敢搶奪百姓一粒米。他還提出“兵不犯令,民不厭兵”,主張任何人觸犯軍令都要受到嚴懲。一次,岳飛的兒子岳云在訓練時不小心摔下馬。岳飛呵斥道:“前驅大敵,亦如此耶?”隨即依照軍紀,將岳云責打一百軍棍。岳家軍驍勇善戰,紀律嚴明,難怪對手發出“撼山易,撼岳家軍難”的感嘆。
守規矩,是中華民族賡續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,也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基因。
在守規矩方面,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作出光輝榜樣。毛澤東曾向家鄉親友立規矩:“我毛澤東是中國共產黨的主席,不是韶山毛家的主席,家鄉親友要勤耕守法,好自為之。”周恩來在去江西領導武裝起義之前,嚴格遵守黨的保密紀律,只是對鄧穎超說“要動身去九江”,至于去做什么,什么時候回來,一句話沒有多講,而深知黨的紀律的鄧穎超也沒有多問。從細節上守規矩,體現了共產黨人的本色。
人不以規矩則廢,黨不以規矩則亂。我們黨戰勝各種風險挑戰、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,制勝法寶之一就是講紀律、守規矩。
革命圣地西柏坡是“立規矩”的地方。1948年9月,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這里召開擴大會議,史稱九月會議。這次會議有力制止了黨內的無政府無紀律現象,保證了黨中央領導的集中統一。
“軍隊向前進,生產長一寸;加強紀律性,革命無不勝”。九月會議召開后不久,濟南戰役打響。華東野戰軍在《濟南戰役政治動員令》中提出,“軍事上政治上都要打勝仗”。當時正值中秋節,我軍戰士在敵人駐地發現幾包沒拆封的月餅,經分析后認為這些月餅極有可能是敵人從群眾手里搶來的,于是想方設法找到月餅的主人。正是這種自覺的紀律和規矩意識,給群眾吃下一顆“定心丸”,贏得了廣大人民的衷心擁護。
濟南戰役勝利后,主管接管工作的曾山強調,干部入城后要嚴肅紀律約束,樹立共產黨人的良好形象。同時,軍管會相繼頒布《約法七章》《入城守則》等紀律規定,要求“遵守群眾紀律,不得擅入民房,不拿群眾一針一線……”一系列的紀律和規矩,使得接管工作順利進行。“濟南經驗”在接管天津、北平、上海等大城市時被廣泛借鑒,成為我們黨接管城市過程中的一道亮麗“風景線”。
“風景線”的背后,是嚴守鐵規矩帶來的民心所向。回顧歷史可以發現,我們黨正是靠著立規矩、講規矩、守規矩一路走來。從“三大紀律六項注意”到《入城守則》,從“延安整風”到“兩個務必”,從中央八項規定到各項黨內法規條例規定,無論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,我們黨始終把紀律和規矩寫在旗幟上,保證了黨的團結統一和戰斗力。
2013年7月,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西柏坡,面對當年毛澤東提議的“六條規矩”指出,“這里是立規矩的地方。黨的規矩、制度的建立和執行,有力推動了黨的作風和紀律建設。”
嚴明的黨紀和規矩,是我們黨區別于其他一切政黨和派別組織的獨特優勢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我們黨注重明規矩、立規矩,做到有規在先,修訂和制定了《中國共產黨章程》《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》《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》等一系列規章制度,讓大家明白哪些事能做、哪些事不能做。事實證明,一系列規章制度的制定實施,使規矩意識深入人心,黨的創造力、凝聚力、戰斗力顯著增強,黨在革命性鍛造中更加堅強。
時光飛逝,西柏坡紀念館內“六條規矩”的展板依然醒目。“治理一個國家、一個社會,關鍵是要立規矩、講規矩、守規矩。”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斬釘截鐵。一個又一個規矩共同構成中國共產黨紀律建設史,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不斷用紀律的烈火淬煉自身,在踐行初心使命中堅定遵守紀律的自覺,中國共產黨也在紀律建設中被鍛造得更加堅強有力。